水利领域技术管理

正确实施技术管理,可保持水源、水域和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行和生产。其主要内容是:①水利调度,包括防洪调度、兴利调度和排水管理。②用水管理,包括计划用水、科学用水、节约用水等项。农业灌溉用水管理包括建立灌溉制度,改进灌水技术。③对水域、水流和水利工程的检查观测,包括河道观测、库区浸没观测、泄流观测、冰情观测和水工建筑物抗震监测等各项水利工程检查观测。④水利工程养护修理和设备更新改造。⑤水质监测、水质管理。⑥研究采用新技术和先进手段,包括水利调度优化技术、工程养护修理加固的新技术和建立水利管理自动化系统等。


水利领域重点工作


(一)构建天空地一体化水利感知网


——扩大感知范围。扩大江河湖泊水系、水利工程设施的 监测范围和水利管理活动的动态感知,补充完善水文、水资源、 水生态、水环境、水土流失、工程安全、洪涝干旱灾害、水利 管理活动、水行政执法等感知内容。


——构建数据汇集与服务平台。建立水利部、流域管理机 构、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三级感知数据汇集平台及三级级联、 多级应用的水利视频集控体系,建立水利部遥感接收处理服务平台,实现监测数据、视频数据、遥感影像等资源的汇集与服务。


——提升感知智能水平。加强无人机、遥控船、机器人、高清视频等新型监测手段及卫星、雷达等遥感监测手段的应用,推进感知终端的智能升级,加强5GNB-IoT 等新一代物联通信技术应用,提升复杂条件下感知能力。


(二)完善全面互联高速可靠水利信息网

——扩展水利信息网。扩大网络覆盖范围、扩充网络带宽, 广泛应用 SDN 技术,全面建成基于 IPv6 的新一代水利信息网, 实现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、各级各类水利企事业单位网络高速互联互通。


——完善基础环境。建设集水工程调度、水资源管理、水行政监管功能于一体的水利综合会商调度中心,建立高清视频 会议云平台、高清视频会议终端系统,实现各级水行政部门及水管单位视频会议全覆盖。


——提升新技术应用和装备水平。完善并改造升级信息化办公设备设施、应急通信设施、水利监管设施设备、水利工程运行和安全设施设备、仪器仪表等,提升信息化技术装备水平。


(三)建设水利大脑


——完善水利云。构建水利部为主中心、7 个流域管理机 构为分中心的一级水利云平台和 31 个省(自治区、直辖市)、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省级水利云组成的二级水利云平台,按需 租用公共云,构建视频子云与遥感子云,为水利行业提供标准 统一、稳定可靠、绿色集约的计算和存储基础设施,提高水利大数据实时处理和分析能力。


——建设数据资源池。统筹规划水利数据资源,建立统一资源目录,进一步整合水利行业数据,融合相关行业和社会数据,通过多元化采集、主体化汇集构建全域化原始数据,开展存量和增量数据资源汇集和治理,形成标准规范数据资源,发挥数据价值,以统一数据服务快速灵活适配前端业务调整与升级。


——建设应用支撑平台和智慧使能平台。完善水利模型库,建设学习算法库、机器认知库、知识图谱库,完善基础组件,构建水利网格化管理平台,完善水利一张图,为上层应用提供公共组件功能和应用运行基础,提供“算法+数据+算力“云服务,提升预测预报、工程调度和辅助决策支持能力。


(四)构建协同创新的智能应用体系


——水资源智能应用。以解决水资源短缺、水生态损害等突出问题为导向,在国家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项目、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等基础上,扩展业务功能、汇集涉水大数据、提升分析评价模型智能水平,构建水资源智能应用,支撑水资源开发利用、城乡供水、节约用水等业务。


——水生态水环境智能应用。在全国河湖长制管理信息系统、水土保持监测信息系统等基础上,运用高分遥感数据解译分析、图像智能分析、大数据挖掘、边缘计算等技术,构建水环境水生态智能应用,支撑江河湖泊、水土保持等业务。


——水灾害智能应用。在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、中小河流水文测报系统等基础上,运用分布式洪水预报、区域干旱预测等水利专业模型,提高洪水预报能力,开展旱情监测分析,强化工程联合调度,构建水灾害智能应用,支撑防汛、抗旱等业务。


——水工程智能应用。在水利安全生产监管信息系统、全国大型水库大坝安全监测监督平台等基础上,强化水利工程运行全过程监管,推进建设全流程管理,加强建设市场监管,构建水工程智能应用,支撑水利工程安全运行、水利工程建设等业务。


——水监督智能应用。在水利安全生产监管信息系统、水利督查移动平台等基础上,推进行业监督与专业监督信息互通,分门别类建立问题台账,实现行业监督检查、安全生产监管、质量监督、项目稽察等业务工作的问题发现上报、筛选分类、情况核实、整改反馈、跟踪复查、责任追究、统计分析、预测决策等环节的全流程支撑,提升监督水平和处置效能。


——水行政智能应用。围绕综合办公、规划计划、资产、财务、人事、移民与扶贫、标准化、科技、出国团组等行政事务管理需求,以提升行政效能和决策支持能力为目标,采用自主可控技术路线,优化完善升级现有应用系统,构建水行政智能应用,实现水行政管理智慧化。


——水公共服务智能应用。建设互联网+水利政务服务平台,形成精准化政务需求交互模式,建立用户行为感知系统、智能问答系统,创新优化智能服务应用,构建个性化水信息服务、动态水指数服务、数字水体验服务、水智能问答服务、一 站式水政务服务,全面提升管水治水服务水平和社会公众感水知水能力、节水护水素养。


——综合决策智能应用。横向打通水利各业务智能应用,利用多源融合、纵横联动、共享服务的水利大数据,运用水利大脑的学习算法库、机器认知库、知识图谱、水利模型库等提供的智能支撑能力,通过多业务联动的大数据分析与计算。